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付大为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付大为

发布时间:2022-10-28 点击:70次

双碳中国行动委员会是什么组织

双碳中国行动委员会是:低碳经济专委会组织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欧盟国家是碳中和的首倡者,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双碳目标进程中,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都有很好的战略机遇。2022年7月13日,双碳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北京隆重举办。协会会长苏子孟、名誉会长祁俊、秘书长吴培国、副秘书长王金星、吕莹、尹晓荔、严建国;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友,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志坚,国网商用电动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海晓涛,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承翔,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星、副总经理陈宝强,国家工程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邸鹏远等领导出席现场会议,协会部分分支机构负责人、相关会员企业、行业媒体共19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成立大会。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严建国主持。

听说中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颁奖上,中石化的谁获奖了?

杰出工程师奖”获奖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序号

获奖候选人姓名

获奖候选人所在单位

1

丁洁民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

丁彩玲(女)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

王书宝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4

王东临

书生公司

5

王仪田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6

王争鸣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

王金戌

石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王拯元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9

王首成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10

王裕霜

南方电网广东天广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11

王端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12

毛炯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

毛新平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14

卢彦昌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5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16

付亚荣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

17

冯志海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18

吕新宇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19

年夫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20

朱华荣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1

朱建勋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乔光辉

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23

向际鹰

中兴通讯股份公司

2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5

刘中华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26

刘延武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7

刘建功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实验室

28

刘清友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9

刘媛媛(女)

中色卢安夏铜业有限公司

30

闫晓林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

祁和刚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32

孙玉山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33

孙丽丽(女)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34

孙金声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35

严大洲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6

苏红斌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胎研究所

37

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8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

39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40

李永东

首钢总公司

41

李国平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2

李国恩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43

李晓东

湖南郴州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44

李德来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45

李耀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46

杨光军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47

杨延安

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8

杨志忠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49

杨拉道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50

吴生富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51

初长祥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52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3

张宏捷

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54

张国良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55

张忠铧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56

张忠模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57

张春颖(女)

西藏金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8

张智江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

5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60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1

陈克胜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2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3

范多进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4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65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66

周少雄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7

周华堂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68

周志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69

周松林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70

周厚贵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1

赵传军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2

胡功允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3

俞钢强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4

姜丰伟

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75

敏(女)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

76

聂应新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77

贾鸿社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78

徐建亭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79

徐恭义

中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80

鹰(女)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1

高卫民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2

高树国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83

郭旭升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84

郭茂林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85

郭昭华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86

黄小卫(女)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87

黄向东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

黄险波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9

康红普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90

葛家琪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91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92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3

蒲宗耀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94

楼永通

杭州蓝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95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6

蔡玉良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97

廖志民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98

漆小虎

中国二重集团公司重型机械设计研究院

99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100

魏红玲(女)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我国焊接界仅有的4位院士,你开云全站app知道吗

我国焊接界仅有的4位院士,你知道吗

院士,代表科技界最高的学术荣誉,每两年增补一次,但焊接,作为以工程为基础的领域,很难有原创的重大理论突破,因此2000年以来,一直没有人再被评为院士,目前,焊接界仅有的院士,他们都是谁,什么时候成为院士,你知道吗?

焊接界院士名单:

我国焊接界仅有的4位院士名单如下:

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

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关 桥: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林尚扬: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潘际銮:1927年12月24日生。江西瑞昌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材料科学与工程评审组组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60年代初试验成功氩弧焊并建设成功我国第一座核反应堆工程,继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70年代末研究电弧传感器,首次建立电弧传感器的动、静态物理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具有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80年代研究成功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QH—ARC法”,首次提出用电源的多折线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扫描外特性控制电弧的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开辟了新的途径。1987—1991年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为该工程作出重要贡献。2003年研制成功爬行式弧焊机器人,属国际领先水平。主持研究成功并获奖的成果有:“QH—ARC法”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984年)、“焊接用双向激光自动跟踪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984年)、“ZD—30电子束焊机”获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联合授予的新产品创造二等奖(1965年)。此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中国焊接最高荣誉奖(2001),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及三等奖(2001)。

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维修工程及表面工程专家。1931年生人,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焊接专业。任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及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少将,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热喷涂与堆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工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主任、徐滨士院士是我国设备维修和表面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地将等离子弧喷涂技术应用于装甲车辆薄壁磨损零件的修复,并建立了等离子弧喷涂工艺参数优化数学模型,获1982年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系统地研究开发了电刷镀设备、镀液和工艺,以镍合金镀层代替槽镀铬镀层,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设备和装甲车辆现场修复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高硬度装甲钢低温焊修研究”获1989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采用优质高效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攻克大型舰船等钢结构在海水中的腐蚀和电厂锅炉管道热腐蚀难关,并获1997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关桥:1935年7月2日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53—1959年就读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焊接专业学习。1959年底再度赴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师从焊接结构专家尼古拉耶夫院士,回国后至今,在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特种焊接技术的工艺和设备研究及焊接力学的应用基础研究。1990年,他当选为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1990—1995),曾任国际焊接学会(IIW)副主席(1992-1995)和该国际学术组织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1999)。1994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

关桥科技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他建立了“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用这一理论指导“薄板构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方法”的应力研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应用于航空涡喷系列发动机的研制和航天运载火箭的生产,防止了质量隐患,解决了新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先后获航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航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于1995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他在焊接力学和焊接结构完整性研究方面有重要建树。提出了“内拘束度”概念,发展了在焊接局部高温、大温度梯度、大应变梯度特殊条件下的“焊接瞬态热应变云纹测试技术”,用以验证所开发的软件;这项高难度的研究成果,把我国焊接力学研究推进到工艺力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获得航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是我国航空焊接工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开拓了我国航空特种焊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新飞行器的研制和工厂技术改造提供了先进技术保证。80年代末,基于国际上材料加工领域中多学科交叉前沿发展态势的分析,提出建立“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1998年,在他的倡导下,又组建了“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表彰他所作出的贡献,先后授予他全国科学大会奖、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航空金奖和光华科技金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林尚扬: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焊接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2005年荣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授予的“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2009年7月荣获IIW授予的“巴顿终生成就奖”; 林尚扬院士40多年来—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完成了20余项重大课题,取得多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共获国家及部委奖励11项。60年代主持研究成功4种屈服强度400-600MPa 低合金高强钢埋弧焊及电渣焊焊丝,这些焊丝至今仍在生产中使用;70年代发明水下局部排水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方法,使我国水下焊接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80年代发明了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方法,解决了特厚钢结构焊接的质量与效率的矛盾以及焊接自动化问题;90年代先后完成摩托车自动焊接机群和推土机台车架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研制任务;2001年完成了科技部大功率固体激光焊接与切割技术和生产成套设备的科技攻关项目。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待遇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待遇好。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大型科技企业集团,始建于1956年;2006年6月,经国资委批准“机械科学研究院”更名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主业的单位。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6家全资及控股子企业(公司),实行母子公司式集团管理体制,下设标准化、产品检测、质量认证和管理咨询等若干个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机械总院累计取得科研成果及专利7000余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环保、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冶金、化工、建筑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特点

截至2014年底,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共招收博士研究生235人,硕士研究生1165人,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0人;授予博士学位75人、硕士学位914人。

2015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实现资产总额68.02亿元,营业收入42.59亿元,利润总额3.29亿元,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科技产业和技术服务三大业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10-88301811,公司邮箱cam@cam.com.cn,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3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1条。

公司介绍: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2000-04-29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号。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德成,注册资本86,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