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现代草业机械设备

现代草业机械设备

发布时间:2023-02-19 点击:22次

中国草业现状?

草业现状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0年春夏以来连续十次发生"沙尘暴",进入2001年,"沙尘暴"又多次袭击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使人们又一次尝到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因此,发展草产业,是开云全站app恢复优化生态环境必由之路,特别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尽快恢复和发展牧草植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草籽产业现状

中国的人工草地建设、草原改良、生态治理、草坪工程等,每年需草籽约10万吨左右,但目前国内每年草籽的生产能力仅为6.4万吨,存在很大的缺口,加之西部大开发中种草面积的增加,草籽的缺口还将增大。国产草籽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也差,中国大田牧草种子单位面积产量仅为美国的1/10~1/5。近年农业部牧草种子质量检验站对草籽的检验结果表明,国产草籽的质量合格率仅为50%,国产草籽的基因纯度合格率近于零。

1.1 未形成牧草种子的集中生产区 由于我国没有形成牧草的集中产区,不能够充分利用气候因素满足牧草生殖生长对气候的特殊要求,提高牧草种子的单位面积产量。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州就是充分利用有利于牧草种子发育的气候条件,建成美国牧草种子的集中生产区,成为年产草籽30余万吨的世界"草籽之都"。我国西部地区(如新疆)有优越的水土光热条件,可成为重要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目前有德国、法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在新疆建立了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鉴于中国今后牧草种子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长,加之投入小、植物资源丰富,新疆计划在3年内建立5万亩牧草良种基

地,年产牧草种子3000吨,并树立自己的品牌。

1.2 无专业的牧草种子生产田 中国大部分牧草种子田属于留种牧草种子田,即用于刈割或放牧的人工草地或天然草地,根据市场情况和当年的气候等特点收获牧草种子,也就是说牧草种子只是牧草生产的副产品。

1.3 牧草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 由于现行体制的制约和法制不完善,严重影响着中国牧草新品种诞生的速度及品种的推广。中国牧草育种现阶段仍为国家单一投入,因经费少和品种推广存在问题,育种者的利益常常得不到补偿,新品种诞生非常缓慢。加上没有建立草种繁育体系,所生产的草籽品种混杂,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由于中国无种子繁育体系,使中国部分优特草种的出口价格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 草产品产业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草产品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甘肃等省区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干草和草粉的生产基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地区家畜冬季饲草不足的矛盾。据统计,目前中国种植优质牧草苜蓿的面积约2000万亩。然而中国草产品产业还非常落后,中国每年草产品产量仅10万吨左右。

中国的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优势,有部分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草产品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亚洲一些国家。它们主要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草产品,因运途较远,同样的草产品比中国价格要高1~15倍。

随着退耕还草的大规模实施,一些省区从企业到政府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草资源开发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使草产业逐渐升温。目前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已经将草产业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新兴产业。

发展草产业被甘肃省作为2000年调整结构、实现畜牧业发展大突破的三大工程之一。甘肃省目前有三家公司在当地开发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草产品。这些公司为农民提供草种和种植技术指导,负责回收鲜草,并购买专门设备加工成出口型干草产品。在丝绸古道河西走廊西端,酒泉地区今年将发展15万亩紫花苜蓿,同时建设草坪草种基地,力争两年后实现草坪种子国产化。作为农业部在全国唯一的牧草开发基地,甘肃省人工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目前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种植和开发优质牧草已经让西部地区的农民和企业尝到了甜头。去年甘肃酒泉地区正式注册的"祁连"牌草干粒,直接出口日本,每吨售价达1200元。农民种植紫花苜蓿与种植粮食相比,不仅减少了水肥、田间管理等资金和人力投入,而且亩增收200多元。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旗近年来先后与澳大利亚、大连、北京等地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专供出口的牧草产品或致力草场改良项目。其中与澳大利亚合资成立的呼伦贝尔草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开发青贮牧草,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70多万元。

据调查,中国草产品年需求量约800万吨,邻近的日本和东南亚年需求量也高达300万吨。目前国外市场被美国和加拿大所抢占,而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草产业,地理和价格竞争优势将十分突出。

3 草坪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的迅速崛起,中国草坪业有了飞速发展,如运动草坪、游憩草坪、交通隔离草坪、观赏草坪、水土保持草坪等。如大连投资20多亿元用于大规模种草植树,使城区污染大幅度降低,其中氮氧化物降低了40%。若按传统治理污染的方法,大气污染每降低20%,至少要花费20多亿元,可见种草绿化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之大。

目前,中国有高尔夫球场约100个,各种用途的草坪面积约3亿平方米。全民的、集体的、个体的草坪企业纷纷建立,目前有近2000余个以经营草坪种子或草坪为主的企业,从业人员10余万。

3.1 草坪种子主要靠进口

中国因草坪业起步较晚,草坪草育种落后,除结缕草外的大部分草坪草种需要靠进口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草坪草籽进口量迅速增长,从90年代初每年进口不足50吨,到1996年进口1500吨,1997年进口2500吨,1998年进口达4000吨,1999年超过5000吨,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以50%的速度增长。

3.2 草坪建设发展速度快,但重建植轻管理

1985年,中国绿地面积仅15.93万公顷,到1999年绿地面积达77.82万公顷,增长速度为12%。每万人绿地面积,1985年为13.7公顷,1999年为38.6公顷,增加了1.8倍。由于重视绿地的数量,无论是城市草坪绿化,还是公路、铁路护坡草坪,往往只计划了建植草坪的经费,而忽视了管理草坪的经费,多数草坪刚建时质量很高,但过1~2年后由于刈割、灌溉和施肥等环节跟不上,造成草坪质量下降,草坪退化,严重时出现大面积秃斑,不得不重新建植。据记载,合理的草坪管理可维持草坪寿命十年,甚至几十年。

3.3 播种、移栽、草坪植生带、草坪卷、地毯式草坪等生产工艺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国草坪业发展速度和技术提高很快,长期以来采用的播种以及移栽技术也日渐完善。草坪卷的生产、液压喷播技术的成功应用、草坪植生带的发展,成为草坪产业化的重要内容。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齐齐哈尔市草坪植生带厂供应草坪植生带20万平方米,对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目前,齐齐哈尔市草坪植生带厂已具备年产植生带200万平方米的规模。经过多年研制和生产,北京兰园草坪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冷复合法等工艺大大提高了草坪植生带的质量。地毯式草坪的研制和生产,在大连、天津率先进行。大连园林科研所在选用隔层材料、药剂浸种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优良的成果,草坪卷制成的时间从80天缩短为40天。1995年,他们在大连市推广应用地毯式草坪10万平方米。天津红港绿茵花草公司在研制和生产地毯式草坪过程中,对草种的选择、铺网作业、出苗后的管理及机械化收获等进行了系列试验和生产,并已批量供应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4 中国草业发展的前景

4.1 生态环境治理需要草业大发展

中国草原地处大陆沙漠的外围,除作为草地畜牧生产的基地外,还是中国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常重要的天然屏障。近十年来,因开垦草地、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植被稀疏,草地蓄水能力变差,水土流失加重,黄河、长江的泥沙携带量猛增,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泄洪能力下降,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安全。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1993、1994、1998、2000年以及2001年1月的特大沙尘暴,均与草地植被的破坏有直接关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草原地区环境条件的恶化已危及到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使北京及这一区域的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近期目标(2010年)为新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50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公顷。党中央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西部生态建设方针,将对减少沙尘暴危害,防止荒漠化进程,遏制沙漠的东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江河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4.2 城市绿化需要大量草坪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草坪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如堪培拉人均70平方米绿地,莫斯科44平方米,斯得哥尔摩80平方米,绿地中草坪占绝大部分。中国绿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北京为7.8平方米,大连为9.5平方米,草坪面积占绿地面积较小。中国目前百万以上人标准(人均30~40平方米)尚需几代人的努力。

4.3 国内国际市场需要大量草产品

国际市场对紫花苜蓿产品的需求量主要集中在亚洲,日本、南韩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均需求300万吨的紫花苜蓿干草产品,其中日本每年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优质苜蓿产品100多万吨,到岸价为170-230美元/吨,中国苜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地理上的优势。中国年产的5000~6000万吨饲料中,如果添加5%的优质豆科牧草草粉,每年需要优质豆科牧草草粉250-300万吨。此外,中国1.4亿头牛和3亿只羊也需要大量越冬饲草。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对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并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草地畜牧

业的发展市场需求还将扩大。

4。4 草籽需求量巨大

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将建立人工草地2000万公顷,改良草地30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公顷,每年将需要牧草种子20余万吨。目前仅有3-5万吨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现在全国城市人均草坪面积不足1.6平方米。为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呼吸,每人需绿地30-40平方米,发达国家均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而中国城市人均绿地实际不足发达国家的1/10,绿地中草坪的比例也小。今后10年中如果所有城市要达到大连市人均草坪面积7.5平方米,那么就需要15亿平方米草坪,每年将增建草坪1. 5亿平方米,年需草坪种子5000吨以上。再加上高速公路、铁路、大坝、水渠护坡、矿区植被恢复、运动场草坪的建设,对草坪种子的需求量还将增加。

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

一是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是在成片集中的土地上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运用高效的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的生产投入的前提下,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使农产品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带动诸如运输、农机制造、维修服务、仓储烘干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大农业的发展局面。

当然,要发展规模化农业,需要有一个过程,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首要的就是土地集中的问题。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但是,国家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的合理流转,以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从土地分离出来的农民,可以发展二、三产业,从事养殖、加工、运输、劳务等。

而在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地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已成为现实。例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黑龙江垦区二道河农场,人均耕地90余亩,平坦连片,建场伊始就以现代化农场标准为建设目标,配备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农业劳力少而精,再加上先进的农业措施和管理,因而创造了可与发达国家农业相媲美的高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工人年均生产粮豆14.5万公斤,创产值12万多元。友谊农场等也是如此,农药和微肥喷洒实行飞机航化作业;各项农事活动由现代化大机群实施科学种田标准化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用于生产管理,应用CIMS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指导农业生产;主栽农作物水稻、大豆、小麦及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科学合理;因土施肥,选育良种,并辅以配套成网的水利工程和喷灌设备,确保了农业丰产丰收。基本上实现了“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是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之中,生产工具正在逐步实觑机械化,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电力和燃油的投入越来越多,农作物的产量在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板结;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水体和农产品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后再度猖獗;塑料薄膜的大小使用造成白色污染,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农作物减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着眼于人、动物、植物及土壤之间的有机联系,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自然相和谐的农业生产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生态农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是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2)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使用生物肥、有机肥和长效肥;(3)利用作物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4)利用作物秸秆发电、气化后形成再生能源、作为牲畜饲料等构成再循环经济;(5)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以保持水土;(6)控制牧场载畜量以保护生态环境;(7)不使用抗生素;(8)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三是从自然式农业向设施化农业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差别很大,产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尽管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尚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农业设施建设需要,但未来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是一个方向。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农业灌溉问题,东部及东北区域的中低产田改造和工程设施建设,沿江农业区域的涝区综合治理等,都是我国未来农业向设施化发展的重点。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且土地资源缺乏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些高科技含量、高投入的设施农业,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农业专家们经过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劳动也将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在黑龙江垦区,为了解决早春气温寒冷的问题,采用塑料大棚进行水稻育秧,采用日光温室生产蔬菜、花卉苗木等。为了解决间断性干旱问题,许多农场早已配备了喷灌、滴灌机械设备等。

四是从机械化农业向“电脑自控化”管理方向发展。

大面积的农业机械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农业的工作效率,而电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模块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使农业现代化管理更上新的台阶。未来农业发展的最高形式,应是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已为我们开辟了发展方向。

五是生产组织与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加入WTO以后,我国未来农业的生产组织与服务,将紧跟世界发展趋势进行对接,成立相应的农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及时疏通渠道,使各种农作物产量达到最高,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加工增值达到最大,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达到最高,使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现代农业在往何种趋势发展?

一、规模

过去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而现在规模化趋势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更明显,说明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农业规模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高价

农业价格未来趋势肯定是高价的,同时农产品价格未来会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因素决定了农产品持续价格提升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农产品种的植成本相对来讲比较高,比如大豆,所以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大豆。

三、品牌

通过品牌来提供安全的食品,品牌经营将来会是一大趋势,所以发展品牌农业未来的机会将会比较多。

四、生物农业

日本基本上不用化肥,同时每年都有一些严格的要求,其中欧洲要求更高一些,美国就是规模化农业,日本和欧洲的生物技术在肥料、在农业上要求比较高,食品安全包括粮食保障,生物技术运用将会逐渐加大。

五、装备

以色列土地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土地整体农作物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就需要靠生产效率、装备,其中美国大规模农业生产也是靠装备,有一些地区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机,因此未来装备农业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前景,在现代农业里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拓展资料:

一、现代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1、具备较高综合生产率:现代农业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成为一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2、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农业发展本身是可持续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3、成为高度商业化产业:农业主要为市场而生产,具有很高的商品率,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4、生产物质条件现代化: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力、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